易新設計 Atelier Neo.E
看見一個寓(預)言的建築文本。
已更新:2022年6月24日

"我們的資料顯示,你在街上胡搞亂來,好讓一條街的人趁你不備殺了你。"
"資料?"
"我們建立了一個詳細的模型。我們花錢查過你所有的假名記錄,用軍用軟件進行總結。你有自殺傾向,凱斯。我們的模型標明你在外邊只能活一個月。而我們的醫學預測是你在一年內需要換胰臟。"
William Gibson
2021年再次提問身體性,若討論建築作為系統上回應身題性為設計目標,提出一個好切入點來啟動身體性思考,則是初衷。建立一關於身體在空間中座標系的討論,一個關於監禁的座標系。其實這是個無聊的時事題,後疫情的檢疫隔離所,討論以監視系統為出發的防疫旅店-九龍方案,成為全球化下的一種建築類型。對我而言,它實則完成一如同座標系般的大牢籠(夜之城),它最終也像一個站在廢墟上的男人一般的存在,或許這大牢籠也就是阿基拉,而在大牢籠內走動的人們或許就像被銀翼殺手獵殺的複製人一般的生活著。

自由中的囚禁-檢疫隔離所2021秋 設計者:鐘駿業
(2,9,2) 我的房間編號精準的讓人不自在,房間內若有似無的陽光已經讓我分不清現在確切的時間。環顧四周相同的景觀,一天一天麻痺我的感官,感官毫無刺激的 21 天,日復一日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帶入絕望的迴圈,加速的心跳、緊湊的呼吸和微微發燙的臉頰,一層層堆疊著內心的不安與惶恐,亟欲傾瀉而出的恐懼和憤怒在狹小的房間內卻無處安放。低沉的機械,排氣聲平穩的在空氣裡迴盪,但煩躁的我卻覺得震耳欲聾,顫抖的四肢讓人不自覺開始不安地踱步,到底過完幾天了 ? 我什麼時候能出去 ? 想起自己的家人 內心希望的火焰在此慢慢的燃起一身全白的檢疫員卻在此時出現在門外打斷了思緒,棉棒深入鼻腔的痛苦毫不留情的熄滅心中微弱的希望 再一次將我帶入那無盡的迴圈。
文章同步刊載於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21年10月號 (學會會刊第104期 P.46-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