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設計 Atelier Neo.E
街道美術館是擾動場域的構築設計,還是臨時事件?

鳥居廊道。川流島嶼2018春
設計團隊: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鄭乘騏x B群+逢甲建築實構
街道美術館是擾動場域的構築設計,還是臨時事件?
團隊於2018年受邀至嘉義參與「2018台灣燈會在嘉義」,該燈會打造一場加入科技、藝術及人文元素的台灣燈會,團隊以「鳥居廊道」構築作品參展,於嘉義縣府及故宮南院之間的科技燈區,與其他藝術作品共同點亮本次燈會。「鳥居廊道」是一個由身體啟動,連接現在與過往記憶的長廊,阿里山的印象是這次的核心意象,在太子大道上由西向東行進,連接島區入口以及相關阿里山意象之作品,架高廊道讓參觀者拉高視線高度,以不同尺度體驗周邊作品,拉高的空間量體,以切片一組、組獨立存在,移動過程如過徑,刻意行走於空間內外之間,而夜間光雕舖陳,讓這個廊道更顯現科幻感。
關於構築,以獨立結構支撐,配置於一二島區,下層結構均採鋼構系統,於「鳥居廊道」中上層結構採木構,以構築為本的鋼構系統因應基地地坪出發,以獨立鋼構基礎建立起活動廊道,這參觀者可體驗的廊道也作為上層木構的結構銜接點,採用溫潤的美杉地坪,讓參觀者可棲、可遊。伴隨科技技術的成長,作品於上層結構均以數位製造為出發,不論設計或製成以數位工具輔助,CNC製造介入以精準掌控建築的生成,併解決構築上的問題。兩作品在組構上形成一有意識的對話,讓構築-數位,鋼構-木構,空間下-上,重新交織,交織成「鳥居廊道」。
文章同步刊載於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22年4月號 (學會會刊第106期 P.24-P.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