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設計 Atelier Neo.E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逢甲建築實構+CUS作品「連綿地景─伴風。間」
「連綿地景 Breezescape 伴風。間」 - 移動於都市之間的“訊息載體”

旅途上的人不知道什麼城在路上等著,他在揣測它的皇宮、軍營、磨坊、劇院和商場是什麼樣子的。在帝國的每一個城裏,每一座建築物都不相同,排列的次序也不一樣:可是,外來的陌生人一旦抵達這未知的城市,他的眼睛沿著流動的運河、花園和垃圾堆,掠過錐形的亭臺樓閣和草棚,馬上就能認出太子的宮殿、高級祭師的廟宇、酒館、監獄和貧民區。這證實了-有些人說-一個假設,即是說,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由差異點組合的城,沒有形貌也沒有輪廓,要靠個別城市把它填滿。
<看不見的城市,Italo Calvino, 1972>
空間漫遊
一種空間漫遊的都市佔領,關於移動性的事件紀錄,並於都市中介入一都市舞台,界定空間節點並規範都市舞台於都市中的移動軌跡。都市存在著眾多訊息提供著人體驗,運用GIS的量化分析,以宏觀角度爬梳著都市訊息,界定都市景觀中的次序與規則。
因應量化的分析成果,於選點之後,建立感官下的微觀觀察,思考開放空間展演之可能,於都市中選定節點介入構築設計。我們以拆解後的都市訊息,並以微觀身體為媒介,重新檢索都市訊息,介入都市展演舞台。訊息載體期待建立,由宏觀分析到微觀身體之間得連結。面對你我存在的訊息城市,我們提出一個佔領計畫,一個關於城市中的連綿地景。
訊息載體,藉由在都市之間漫遊,依據移動性的身體紀錄,譜記移動軌跡,找尋都市節點,思考載體介入都市的樣貌,這樣的載體承載著人,也誘發著都市之間的日常事件。
關於設計操作
伴風。間,單元在一個模矩化的格子系統內,利用有規律高度變化的單元組出不同的曲線,在這系統內不斷地拆解重組,創造出與人相呼應的空間。材料本身附有結構性,又藉由線性紋路的切割,賦予材料彎曲的價值。 一個都市的載體利用軟構築,伴隨著城市中的微風,搖擺著。 而這空間原型,他就像拼圖一樣,在城市中組構出連綿地景。
關於技術執行
板材切割術,藉由紋路切割,改變材料本身的性質。利用線性與幾何圖形的切割,改變木材的剛性,增加彎曲的可能。測試中,因應”非切割面保留區域的多寡”、”紋路的密度”及”切割形狀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彎曲成果。實驗過程中,衍生部分板材可以輕地彎曲,卻因為過板材被破壞過多,而形成過軟無法乘載外在重量。
最終,在紋路測試上,有了一個總結
1:切割紋路破壞了本身材料的強度,但卻增加了彎曲的可能性。
2:紋路間距大小影響材質彎曲程度,應在軟硬與材料強度上找到平衡。
3:紋路長軸應該與彎曲方向垂直。
4:與彎曲方向平行的紋路可以阻擋直接的剪力破壞。
文章同步刊載於欣傳媒2017年6月http://reurl.cc/2gNMjr